雾霾天气严重 煤炭消费总量需设定上限

雾霾天气严重 煤炭消费总量需设定上限

  • 2013年01月15日 13:52
  • 来源:

  • 0
  • 关键字:煤炭
[导读]
专家认为,造成严重雾霾天气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重化工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密集分布,呼吁尽快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模式及产业布局进行深刻反思。
 
1月13日10时35分,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预计当日白天北京平原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空气污浊。北京大气污染程度再度升级。
 
实际上,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及四川盆地均在13日当天陷入严重雾霾天气。就此,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于1月13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严重雾霾天气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重化工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密集分布。他呼吁,应该尽快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模式及产业布局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根本解决日益恶化的大气污染难题。
 
“除了‘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一直接诱因,造成严重雾霾天气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重化工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密集分布。”马军对本报记者强调,火电、钢铁、冶炼、建材、化工、石化等高污染行业在中东部地区呈现规模化和高密集度的分布态势,直接导致当前区域内的排放量远远超过其环境容量,继而导致污染加剧。
 
在马军看来,高污染行业的密集分布已经让污染物突破城市界限,形成了典型的区域性交叉污染难题。 “我们亟须反思现有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 ”马军说,一是反思当前过度依赖重化工产业寻求快速发展的模式;二是反思重化工等高污染行业在全国中东部地区的密集分布。
 
“与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密切相关的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 ”马军表示,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新能源利用,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煤电仍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而且,以煤电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和突破的。他认为,如果任由已经极高的煤炭消费量继续跟随GDP增长而增长,我们势必面临更加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
 
“改变能源结构是解决大气污染难题的根本手段。 ”马军建议,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对现有燃煤电厂和煤电企业加强脱硫、除氮、脱硝等治理控制;另一方面,国家有必要对煤炭消费总量设定上限,并规定只能在上限以下谋求高效的经济发展。
 
据记者了解,在“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着成效的基础上,《节能减排 “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较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节能减排数据的全面向好始终与公众对大气污染越发严重的直观体会相背离。
 
马军认为,现阶段,国家相关规划管理目标正普遍遭遇监管不力的情况。 “这种监管不力与地方保护和对GDP的追求密切相关。 ”他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起中国企业污染物排放转移登记制度,效仿欧美等发达国家,要求企业必须定期向社会公告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以满足公众对污染物排放的知情权,并最大限度发挥社会监督力量。
 
“我国已成为工业大国且有着巨大污染物排放量,但有关的污染排放公开制度至今尚属空白。这显然不利于国家对污染物排放实施监督。 ”马军呼吁,国家应从人大立法层面推动相关制度建立,同时赋予制度最高的执行力度。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