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

《营口市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

  • 2021年11月01日 10:07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中国铁合金网,钒铁,钼铁,钨铁,钼精矿,钨精矿,钒氮合金
[导读]“中国铁合金行业年会暨2022 年锰铬镍矿石和铁合金市场展望”,定于2021 年12 月10-11 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铁合金网主办,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国际冶金资源工业协会、上海期货交易所、无锡鑫焦点金属等单位共同支持的年度总结和来年展望的年度会议。

《营口市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

目录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1

(一)“十三五”钢铁产业取得的成绩............. 1

(二)存在的问题................................... 2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3

(一)总体环境..................................... 3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4

三、“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规划.................... 6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6

(二)发展重点方向................................ 9

四、主要任务.................................... 10

五、保障措施.................................... 13

营口市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营口实现全面振兴发展极为关键的五年,是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升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钢铁产业发展,根据省、市有关“十四五”规划编制精神,及《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营政发〔2021〕1号)、《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21〕46号)、《关于印发营口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营环函〔2020〕6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钢铁产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钢铁产业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始终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为营口经济乃至全国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十三五”钢铁产业取得的成绩

1.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到“十三五”末,全市拥有各类钢铁及深加工规模以上企业45户,年产值772.26亿元。从业人员2万余人,中厚板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2.生产效率不断提升。通过技术装备现代化改造、管理水平规范化提升,我市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由2015年的1262.7万吨、1279.7万吨、1105.8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1728.4万吨、1767.3万吨、1707.9万吨,增长36.88%、38.1%、36.1%、54.4%。

3.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市钢铁行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家。与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燕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韩国KNX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项目攻关。

4.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我市生产的海洋工程用钢、桥梁用钢、装备用钢、建筑用钢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一批钢铁产品在“一带一路”的孟加拉帕得玛大桥项目、科威特 LIMAK新国际机场扩建、“复兴号”动车组、全球最大最先进22000TEU集装箱船、新首都国际机场、丽香铁路桥等重大项目上得到广泛应用。

5.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部分企业为确保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新标准,加大资金投入,新上、改造环保设备,建立封闭料场,减少污染物排放,构建起钢铁制造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虽然我市钢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链配套尚需完善。除少数龙头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单体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生产的产品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关联。

2.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企业经营理念相对保守,作为创新主体参与创新研发少、跟踪仿制多,科研设备和研发资金匮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较少,新产品收入占比低。

3.企业规模和集中度不高。我市钢铁企业产能偏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在我国钢铁产业向大型化、集中化发展的背景下,不利于参与竞争。

4.专业领域人才缺口较大。营口地区原以轻工业为主,受到地域因素限制,符合钢铁及装备制造企业需要的高端技术、专业领域人才缺口较大。

5.节能环保压力较大。我市钢铁产业能源消耗量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节能环保压力凸显。

6.当地原燃料资源较少。我市没有铁矿石资源,基本依赖进口。我市缺少煤炭资源,也需要从国内采购。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进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钢铁工业既面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构调整和需求升级等方面的重大机遇,也面临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及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总体环境

1.从国际环境来看。 我国是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2019年钢铁产量占全球钢铁产量的53.31%,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也是世界最大钢铁出口国,2019年钢铁产品出口量达0.64亿吨,占全球出口总量的14.63%,我国钢铁产业已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对全球钢铁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2.从国内环境来看。钢铁生产集中度高,2019年华北地区钢材生产量为4.22亿吨,占全国钢材生产总量的35.02%,华东地区钢材生产量为3.85亿吨,占比31.94%;中南地区钢材生产量为1.79亿吨,占比14.87%。钢铁需求快速增长,华东、华北以及中南地区为主要销售区域,其中华东地区占总销售量的34.75%;华北地区占比为28.72%;中南地区占比为16.03%。

3.从营口发展基础来看。我市拥有近年产18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位列全省第三位,仅低于鞍山和本溪。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营口港是全国第8、世界第11大港口,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我市在原材料、产品进出口及国内运输方面具有巨大的物流优势。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1)钢铁作为基础材料,产业地位无可替代。钢铁材料拥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质量稳定、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回收率高等众多优点,广泛应用于机械、高端装备制造、汽车、船舶、基础建设、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2)全球经济有望复苏,区域合作迎来新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冲击。中日韩在全球范围内率先遏制住疫情,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回暖,RCEP 的签署,以及主动对接 "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为营口在新发展格局下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与难得机遇。

(3)我省正在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我市把钢铁产业作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与我省深度开发“原字号”发展方向契合,钢铁产业要积极融入到“内循环经济“中,扩大在产业链中的份额,争取在提升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方面有所突破。

(4)我市地理位置优越,“港产城”融合发展。我市制定“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依托港口优势,做大港口、做强产业、做优城市,形成“港产城”互融互促互补的高水平发展格局。为钢铁产业发展和延长、补充、强化产业链提供保证。

2.风险挑战

“双控”指标要求日趋严格。在国家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能耗指标的要求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一批储备项目的实施落实。供需失衡问题将更加突出。鉴于当前我国钢铁产能去除中存在“拆小换大”的问题,同时考虑到生产技术升级、设备效能提高等因素,未来钢铁产能过剩的局面会再次出现。此外,在华南、华中与西南等地区异地搬迁、减量置换的新增产能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北钢南运”的空间将大幅压缩。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对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以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核心,以转型升级和节能环保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向“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充分利用和融合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补齐产业创新短板。

2.坚持结构优化。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补齐、壮大、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加快退出低质低效产能,提升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产品定制化、高端化发展。

3.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关键环节,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工艺先进、节能环保效果明显、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在行业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与示范作用的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有条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上市融资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4.坚持两化融合。坚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作为产业发展重要抓手,充分发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优化和集成作用。

5.坚持绿色发展。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

(三)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我市未来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环境,今后五年我市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末钢铁及深加工产值达到1000亿元。

2.提高产品质量。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项目,调整钢材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3.补充延长产业链。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延长、补充、强化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4.推动绿色发展。到2025年完成我市钢铁生产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二)重点方向

1.区域布局方向。以营口经开区临港工业区、老边区钢铁工业园、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为重要承载区,重点发展钢材精深加工、精品钢材、重型冶金装备等细分领域。

2.产品发展方向。以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钢,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用钢,汽车等机械行业用高强钢,建筑结构用高强度抗震钢筋、钢板及型钢,高强度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低铁损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电力装备用特殊钢,高性能工模具钢、管线钢、耐磨钢、耐蚀钢等高端产品为重点发展方向,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3.技术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技术,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大型铸锻件构筑成型技术,铸坯直接轧制技术,超快速冷却技术,节能高效轧制及后续处理技术,全连续自动跟踪产品表面质量缺陷检测技术,连铸坯大尺寸截面清洁度检测技术,产品组织性能在线检测与精确预报技术,全流程工艺质量数据集成和质量在线综合评价技术,产品工艺质量参数采集与存储、追溯分析技术,产品质量交互分析与异常诊断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

4.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两化融合,重点提高关键工序数控化、电子商务的应用比例,坚持“数字化制造”“互联网+制造”“人工智能+制造”,提高企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钢铁企业在研发设计、数据分析、质量控制、能源管理、环境管理、集成应用、协同创新等环节得到明显加强,推进引领钢铁企业智能化转型。

5.产业链发展方向。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升级产品质量,延长、补充、强化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上游依托港口运输及通关便利的优势,进一步降低铁矿石、煤炭和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物流成本,提高原材料保障率。中游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提高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补齐钢材制品种类及深加工短板,重点发展我市缺少的型钢、冷轧卷板、无缝钢管以及其他优质钢种;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硅钢片、高强度耐候钢薄板、耐候钢型、合金弹簧钢、轴承钢 等特种钢制品。下游重点发展应用于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重要领域的精品、优质、特殊钢种。

6.低碳发展方向。按照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指标要求,建设改造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落实物料储存、输送及生产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管控措施,大宗物料和产品采取清洁方式运输。探索氢冶炼技术,增加短流程炼钢比例,鼓励企业节能环保升级改造、节能环保管理水平提升,增强我市节能环保监管力度,完善节能环保监察执法队伍建设,从源头减少企业排放。

四、主要任务

(一)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1.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加强技术改造升级投资引导,突出传统产业重点领域,研究提出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发展的产品、技术和工艺,明确技术改造升级目标任务,推动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2.加大技术改造扶持。充分利用《营口市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现有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发展、智能制造项目,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和“专精特新”产品技术予以奖励,推进重点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3.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针对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和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充分发挥上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重点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二)促进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钢铁产业深度融合

1.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鼓励支持企业充分运用“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在生产场景的全面应用,形成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统一编码规则,促进企业内部、企业间数据交换。

2.提升企业网络水平。加快企业内网络的改造进程,优化企业内网架构,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将企业间、企业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进行集聚与对接,实现企业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基于网络平台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供应链协作及协同服务。

3.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推进生产商、供应商等进行数据集成,推进全流程产品质量管控与优化,通过在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形成以数据互联互通为特征的制造网络,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和优化,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

(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支持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引导优势龙头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提升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开发应用水平。

2.引导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高企培育计划,加强研发中心建设,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

3.推动企业突破关键性技术。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对优化产品结构的引领作用,助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技术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

(四)强化、延伸产业链条

1.拉长完善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为先导,向下游扩散产品,延伸产品链,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等下游产业,提升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拉长完善产业链条。

2.发展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有产业优势的县区、园区和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共同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3.大力发展临港钢铁产业。以鲅鱼圈区为重点,充分发挥临港优势,依托港口和鞍钢鲅鱼圈现代化钢厂,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延长、补充、强化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五)推动产业低碳发展

1.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优胜劣汰。通过完善综合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产能过剩矛盾得到缓解,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2.狠抓企业节能减排。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全面实施产品单位能耗、物耗及排放达标管理等限制措施,狠抓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加快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提高成熟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率。

3.抓实超低排放改造。按照《关于印发营口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营环函﹝2020﹞62号)等文件要求,抓实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吨钢颗粒物排放量和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都要达到0.3千克以下,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要达到0.6千克以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指导钢铁产业发展。加强对钢铁产业发展状况的运行监测,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经济形式研判,注重行业指导,激发行业发展潜力。充分发挥行业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落实省、市“三篇大文章”实施方案,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二)发挥市场和企业主体作用

营造钢铁行业相关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企业投资为主体和成果转化主体,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三)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省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指导企业积极争取、用足用活国家及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研发中心建设、设备改造升级和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引导企业用好各类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大我市现有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着力发挥财政资金基础指导作用,细化资金落实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优化营商环境

严格遵循《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积极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企业减负的各项规定,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制管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中国铁合金行业年会暨2022 年锰铬镍矿石和铁合金市场展望”,定于2021 年12 月10-11 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铁合金网主办,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国际冶金资源工业协会、上海期货交易所、无锡鑫焦点金属等单位共同支持的年度总结和来年展望的年度会议。

  • [责任编辑:tianyawe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