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芒廷帕斯矿山一度是全球稀土第一大供应源,但它在2002年至2007年间停工五年,虽然2010年底恢复了开采,直至今日规模仍然不大。但钼矿公司已经雄心勃勃地表示,公司正全力运转,预计2012年底之前年产量将升至19090吨,2013年底前产量还将翻番。
芒廷帕斯矿山的故事,正是全球稀土市场变迁的缩影。
尽管面对中国企业的冲击下,芒廷帕斯矿山仍在勉力支撑,1997年产量还维持在1万吨左右。但1998年的环境污染事故,使矿山持续经营面临困境。矿山在2002年最终停工,美国稀土开采也从此停止。
在此期间,中国企业在全球稀土市场的市场份额大增,从1995年左右稀土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5%左右不断上升至2008年时的96%。根据美国能源部去年底出台的《关键材料战略》报告,2009年时中国稀土氧化物供应量为12.5万吨,俄罗斯为2470吨,印度50吨,美国为0。
但尽管处于垄断地位,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05年却并未从这一地位中获益。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稀土行业协会网站上的信息,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价格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电子、激光、通信、超导等材料几何级需求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不但没有水涨船高,反而每况愈下。
由于中国政府2007年开始对稀土生产实行指令性规划,并开始减少稀土出口,情况出现好转。国际市场稀土价格除了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下跌,基本保持上涨态势。
按照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07年中国稀土出口的海关平均价为每吨14052美元,同比上涨95.4%。根据钼矿公司招股说明书介绍,在经历2009年下跌之后,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稀土价格平均上涨约70%,其中氧化铈、氧化镧等常用稀土氧化物的价格上涨超过80%。
但过犹不及。一位国外稀土行业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中国限产导致的价格飞涨对稀土公司来说短期肯定是利好消息,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对稀土全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稀土价格成倍翻可能会抑制稀土的大规模应用,高额价格会鼓励各国开发稀土替代资源和技术以降低成本,一个合理价格、稳定供应的稀土产业是最好的。”他说。
与结构性材料不同,作为功能性材料的稀土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最近20年来变得日益重要。随着绿色产业的迅猛发展,混合动力、电池汽车、风机等都需要用到稀土,而且稀土元素还广泛运用于电子产品和国防工业,在诸如制导、卫星、探测、通信、激光、夜视、光纤等以军事为先导的尖端高精技术领域。
据澳大利亚IMCOA咨询公司的统计,除2008年-2009年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稀土需求量下跌外,从2005年至2015年全球稀土需求量持续攀升,预计2015年时可能达到20万吨。
虽然中国政府2007年时还未大量限产,大洋两岸的稀土企业却在当年同时开始了大的动作。作为澳洲重量级的稀土企业,莱纳公司(Lynas)开始筹划在马来西亚建立稀土分离厂,而钼矿公司则自1998年以来重新开始萃取钕镨元素。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