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该方案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路径。
全球首发超120项 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
《工作方案》提出将推进工艺设备更新,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全球首发产品数量已超过120个,多家企业新品“井喷”,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长15%。
在河北迁安的一家钢铁企业,最新研发的超薄硅钢产品正式亮相。该产品为全球首发的面向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强度硅钢,具备当前行业量产最薄厚度、最低铁损和最优综合性能,可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同时,这家企业还全球首发了第一款面向人形机器人的专属材料。该产品厚度仅为0.1毫米,并采用先进自粘接工艺,使其在电机应用中实现更佳效能。
首钢智新负责人赵海瑞:这一款材料在同规格的产品当中,它的磁感最高,能够提升机器人的力量2%,让它的综合运行时长能够提升27%。
在内蒙古包钢研发的抗氢脆管线钢产品攻克-40℃氢气阻渗技术,支撑千公里级氢能管道建设;在辽宁本钢汽车用吉帕钢销量同比增长4倍,打破国外垄断;福建三宝钢铁通过将微合金化与材料组织温控轧制技术集成创新,使高强抗震耐蚀核电工程用钢强度大幅提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赵民革:中国钢铁新产品“井喷”的背后,实际上是钢铁企业对市场作出的一个精准的快速的响应。先进制造业对于高端钢材的需求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倒逼钢铁产品加速从“通用型”向“定制化”转型。
在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下,今年7月全国粗钢产量为7966万吨,同比下降4.0%;钢材产量达12295万吨,同比增长6.4%。5至7月,钢产量同比显著下降,粗钢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材钢比进一步扩大,钢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钢铁行业机器人应用密度已达到65台/万人;超过80%的企业已建成智能集控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十四五”以来,钢铁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长15%,催生了一批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使钢铁产品能紧跟下游产业升级的步伐。
来源:央视新闻
- [责任编辑:Alakay]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