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提“质”升级 加速向“新”——察右前旗铁合金产业转型升级综述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察右前旗铁合金产业积极顺势而为,在挑战中寻找机遇,精准发力,逐步探索出一条契合地方实际、兼具竞争优势的特色发展路径。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精准有力的举措。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察右前旗铁合金产业全面推进“三个一批”和“五化改造”行动。这些关键举措给铁合金产业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14台限制类普通合金矿热炉全部退出,8台半密闭矿热炉完成密闭化改造,原料棚与运输系统全封闭成为行业标配,余热余气循环利用、矿渣综合利用及生产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铁合金产业朝着精细化、高端化的方向迈进。
硬件升级的同时,软实力同步提升。察右前旗大力推进“三化工厂”示范建设,绿色工厂、花园工厂、幸福工厂的创建让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厂区内绿树成荫、花草点缀,文体设施逐步健全,员工宿舍与食堂环境明显改善,归属感与幸福感在员工心中悄然生长。“三化工厂”与“三个一批”“五化改造”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产业转型的立体图景。如今的察右前旗铁合金产业,不仅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上跻身行业前列,更在环境治理和人文关怀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察右前旗经验”。
转型的深度,更体现在资源利用的极致化上。一条闭环式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察右前旗悄然成型,矿热炉冷却余热通过管道为周边居民冬季供暖,既节能又降本;矿热炉生产的尾气也“变废为宝”,不仅用于发电,还支撑起年产8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与甲醇制造,成为高价值工业原料;而生产所剩的废渣,经过破碎、研磨等一系列加工环节后,化身岩棉、免烧砖等绿色建材,不仅减少了填埋量,同时也创造了新价值。资源的循环流动,让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形成良性互动。
转型的广度,不仅限于产业内部的革新,更体现在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上,察右前旗借助本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铁合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腾飞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6×42000KVA全密闭电炉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察右前旗裕兴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4万吨铁合金及环保类固废资源综合循环再利用项目等一批绿电+铁合金项目,项目建成后,绿电使用占比将突破60%以上,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澎湃的绿色动力。
腾飞铁合金、旭峰新创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内蒙古新创冶金有限公司率先完成全旗首台直流炉技改,每年可节约2153吨标准煤,减少近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蒙发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2×10000KVA金属锰精炼炉技改项目火热推进,项目投产后,原本每吨300元的富锰渣将升级为每吨万元级的金属锰,让“点石成金”的产业增值故事成为现实……铁合金产业不是“低端产业”,只要抢抓机遇转型升级,就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这已被诸多振奋人心的成就所证明。
未来,察右前旗将以打造国家级铁合金绿色制造示范基地为目标,在推动铁合金产业“整合重组集聚化发展”“高比例绿电替代”“废气废渣高效循环利用”“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优化提升”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让传统产业在创新驱动下焕发新活力。来源:察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 [责任编辑:tianyawei]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