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一)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尽管我国近年来对铁合金落后产能进行淘汰,但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使得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铁合金产能持续扩张。2012年我国铁合金累计产量达到3129.3万吨,增加15%,创历史年度新高。其中,12月份产量288.7万吨,增加25%。当前,我国铁合金企业总数达2000家以上,产能在10万吨以上的铁合金企业仅有28家,而产能在1万吨以下的企业多达近1000家,产业集中度较低。此外,由于我国铁合金企业规模小,分布广,地方发展不平衡,导致政策统一落实难度较大,尤其在节能减排,控制污染方面困境尤为突出。当前,从国内铁合金产业的产能调控、节能减排和产业集中度来看,国内铁合金产业发展形势均与调整目标背道而驰,产业转型任重道远。
(二)受上下游双重挤压,企业压力显著增加。由于我国在铁矿石、锰、铬等钢铁业原材料上缺乏定价权,导致在原材料进口方面受主要贸易商及出口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企业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大。BHP出台了2013年2月份对华锰矿报价,较1月份价格每吨度上调0.2美元,调价后澳洲Mn46%块矿CIF报价达到每吨度5.4美元,Mn48%籽矿达到每吨度4.95美元,南非半碳酸矿达到每吨度4.9美元,已经接近2011年底的价格水平,国内锰合金生产企业因为产品价格上涨获得的盈利空间将被外商攫取。同时,受国内钢铁企业严格控制铁合金采购价格影响,铁合金企业很难将原料价格上涨向下转嫁,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对原料矿的进口定价主动权,在原料矿无法自足的背景之下,国内众多铁合金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三)新兴市场供应能力增强,外部竞争压力增大。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包括巴西、印度、哈萨克斯坦以及韩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均下调铁合金售价应对铁合金疲软需求。2012年4季度欧洲铬铁基准价下跌15美分至1.10美元/磅铬,为近三年最低点。而我国铁合金在原料、电价上调、高能耗等综合成本上升带动下,原有低价优势被明显削弱,国内铁合金出口空间受到挤压。此外,2012年四季度以来,南非铁合金工厂的铬铁生产保持在较高产量。Hernic与IFM均满负荷进行高碳铬铁生产,Xstrata和Samancor同样加大了其生产量。南非多数合金工厂均与欧洲、非洲与亚洲的钢厂签订长协,此类厂家极大地瓜分了我国铁合金的国际市场份额。
为此建议:一是全力推进铁合金产业结构整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项目,促进铁合金产业结构优化;二是鼓励企业参与海外原料矿的经营,提高原料矿的供给以及价格控制能力,保证产业链的纵向健康发展。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