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山青、水秀、天蓝,是“钢城”本溪近年来留给人们的城市印象。一张风景秀丽的城市名片,刻印着本钢集团的行动和努力。本钢集团肩负着老国企的社会责任,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果敢前行,用“钢铁蓝”回报给了城市一片生机勃勃的“生态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出台及2017年以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实施,对钢铁企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本钢集团想办法、定措施、快行动,铁腕治污不手软,用绿色工业撑起了青山碧水蓝天。“十三五”以来,本钢集团累计投入约82.08亿元实施环保升级改造。同比2015年,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COD、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71.14%、36.75%、72.08%、76.47%、92.34%,“优良”以上天数上升16.4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和提升。
复垦满山绿,“青山工程”加速实施。“十三五”以来,本钢累计投资1.81亿元,强力推进“青山工程”及土壤修复工作。目前,矿区绿化面积为1163.6万平方米,可绿化覆盖率达99.6%。本钢在致力自身“青山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出资出力进行卧龙沟、大峪沟、南芬、田师傅等地区的“青山工程”建设。
守护钢城蓝,“蓝天工程”聚焦“主战场”。随着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十三五”期间,本钢集团累计投入约18.59亿元,实施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治理措施,烧结、球团焙烧烟气全部实现脱硫改造,完成料场的防风抑尘网建设,新建两厂区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样板工程,推进炼钢一次除尘新OG除尘系统提标改造,以及各工艺环节的除尘系统提标改造。同比2015年,减排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为85538.9吨、23883.91吨、11342.03吨。此外,本钢集团狠抓污染源头控制、强化过程管理、深植末端治理,2020年板材厂区、北营厂区降尘量同比2015年分别下降35%和28%,优良以上天气由2015年的274天增加到2020年的312天,空气质量改善明显,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常态。
远离黑臭水,“碧水工程”按下“快进键”。本钢集团按照“源头减量、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推进技术改造,“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4.98亿元,实施41项节水和污水治理项目,包括北营厂区中水送净水厂,减少外排水量,年节约取新水量420余万吨。实施两厂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和中水深度处理工程。矿业公司通过实施采场排水回收、选矿尾矿坝坝前渗水回收利用、回水设施修复等措施,实现节约工业新水142.2万立方米,其中南芬选矿厂节约工业新水88.4万立方米,歪头山矿节约新水53.8万立方米。实现减排COD、氨氮减排分别为922.74吨、96.39吨。此外,本钢集团还积极落实排污许可制度,现已完成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36家单位排污许可证申领工作,完成86家单位排污许可网上登记工作,全力实现按证排污、总量控制、持续削减的目标。
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本钢集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绿而动、护绿而行,用钢铁力量守护好“山水之城”的“生态绿”。
来源:本钢新闻
- [责任编辑:zhaozihao]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