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2021年4月1日上午,为贯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准确研判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碳排放达峰形势,科学编制《四川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碳达峰方案)《四川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以下简称:气候规划),省生态环境厅在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召开钒钛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调研座谈会。会议围绕钒钛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和“十四五”发展展望,绿色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考虑,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变化趋势和特征,钒钛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思路和路径等问题进行交流座谈。会议由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乐晨主持。
赵乐晨介绍了我省科学编制《四川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四川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有关工作方案及目标、任务、路径、时间安排等。他说,“十四五”是碳达峰、碳中和关键的五年期,为实现“30·60”愿景开好局、起好步,要扎实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达峰行动落实,实现碳达峰。钢铁行业是四川工业领域碳达峰非常重要的行业,也是高载能行业,希望得到钒钛钢协及有关企业的大力支持,科学编制好“方案”。他说,碳达峰,不能搞成“攀高峰”,要与碳中和紧密结合,实事求是,路径可行。当前,钢铁行业率先达峰有许多挑战,也有发展机遇,尤其是要在全国争取四川经济发展的机遇。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碳的项目要有所限制,全国到2030年前碳排放只有5—7亿吨的增量空间,细分到各省平均不到2000万吨,如何争取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因此,钒钛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路径尤其显得重要,涉及协会及钒钛钢铁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关各方要做好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既要科学编制好“方案”,完成国家任务;也要结合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助力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建设。
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张邦绪在座谈时表示,非常感谢省生态环境厅将全省钒钛钢铁行业碳达峰这一重要会议放在协会召开,既是对钒钛钢铁行业的重视,也说明钒钛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减碳的重要性。他介绍了四川钒钛钢铁产业特点。他说,2020年,四川生铁、粗钢、成品钢材产量分别为2136.8、2792.6、3437.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3%、2.2%和4.1%,增长幅度均低于全国水平。钢铁作为传统基础产业,钒钛作为先进基础材料和关键战略材料,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四川已将钒钛钢铁作为先进材料产业纳入“5 1”现代产业体系,正努力打造世界级钒钛钢铁产业集群。四川钢铁具有特殊性,钢铁是发展基础,钒钛是发展方向。四川钢铁有两张名片:一是钒钛钢,四川长流程钢企要打好钒钛这张牌,凸显钒钛的优势;二是电炉钢,产能占比三分之一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能置换后装备技术工艺水平将达到国际一流;特钢企业主要在江油市,以攀长特为代表有20余家企业,为全国三大特钢基地之一。目前,以攀钢为龙头,以攀西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线,以钒钛钢先进材料为主导,长短互补、普特结合、总量适度、特色突出的四川钒钛钢铁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初步迈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研究四川钒钛钢铁碳达峰及降碳方案,需要结合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及产业特点、钒钛磁铁矿这一国家战略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还要充分考虑钒钛磁铁矿的资源禀赋及冶炼特点,推动钒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协会正在联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科学编制四川钒钛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并明确四川钒钛钢铁产业碳达峰及降碳方案。钒钛钢铁行业碳达峰及减碳降碳将作为协会的重点工作,也关系到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死存亡,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要引导企业积极主动行动,早达峰早受益。重点要在品种质量、低碳、绿色智能化方面加大投资,实现转型升级。2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了《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 ——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钢铁行业要率先做出行动,抓超低排放,寻低碳路径。四川钒钛钢铁行业也要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响应,充分认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钢铁行业是推动落实碳达峰综合目标的关键领域,是落实碳达峰的关键环节,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要努力加大节能减排、推动低碳冶金等变革性技术研发,提高钒钛钢的应用;要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和原料结构,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提高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吨钢碳排放强度;要提升系统能效,降低化石能源消耗;要以科技创新打通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径。协会将全力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做好方案的编制工作,加强绿色低碳宣传,树立全员减碳意识;积极参与行业低碳行动,倡导低碳消费和生活方式;要积极主动,担当作为,推动钒钛钢铁提前实现碳达峰,实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议国家及各级政府要及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产业规划,助绿色经济大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处长陈尧在座谈时谈到,4月底将向国家生态环境部上报《四川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草案),明确我省碳达峰的时间、路径等,时间紧,任务重,建议各方要落实专人做好这项工作。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央的大政方针,关系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降碳为“牛鼻子”,推动环境质量的改善;要实事求是反映行业问题,科学测算行业、企业碳排放量,新上项目或规划项目要结合绿色低碳及排放总量,建议企业一定算好碳帐和经济帐,如何减碳、低碳发展要有前瞻性。协会要加强引导,助推钢铁行业提前实现碳达峰。
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副处长王卓、干部李凌瑞,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明杨、高级工程师杨耀、工程师向柳,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成都分中心高级工程师赵飞,川威集团碳投国际碳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赵斌、副总经理黎溪,冶控集团总工程师彭可雕,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李灏,钒钛钢协副秘书长刘洪波等围绕碳达峰、节能减排、碳交易、碳汇及碳收集、碳储存、碳监测及四川钢铁产能布局、新能源替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赵乐晨在总结讲话中谈到:一是认识上要进一步强化。碳达峰如何争取时间、空间,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是编制方案的重要思路。我国已正式向全世界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涉及技术革命、能源革命、产业转型及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国际考量,还要结合国际贸易壁垒、“双循环”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因素,要有长远的目标、发展路径,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战略问题。高质量发展是政治问题,低碳、脱碳是方向。不是干不干的问题,而是要千方百计干好干成的问题,这也是治国理政的大考。由于我国碳排放能源占比87%,界定边界就是化石能源领域CO2达峰。钢铁行业属于能源消耗大户,流程长,产污环节多,污染物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占比高,且与当地环境质量相关性较强,已经被国家列入超低排放重点推进行业,关系到全国、全省能否实现碳达峰,这也是各级政府紧盯的行业,因此,认识上要结合国家要求,站位要高。二是规划上要进一步优化。我省钢铁产业的规模、产能、布局等要有新考虑,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中,并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有关要求、我省碳排放总量及空间,以及即将试行的碳评等来综合考虑。三是技术上要进一步深化。要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加大化石能源CO2减量技术、替代能源,清洁能源,以及CO2的封存、储存等科研投入,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用量,提高新能源比例。四是管理上进一步细化。如加强碳资产管理,行业、企业在管理上要可监测、可核查、可报告、可交易等,要全产业链算总帐;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将碳达峰碳中和融入管理过程,争取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动,拉清单算细账做方案;要算碳帐,也要算经济帐;基础工作要做好,只有实事求是,项目清楚,依据充分,才能争取支持政策;既要考虑钒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也要考虑全省合理的预期,具体落实到什么时间达峰?峰值是多少?有哪些降碳减碳措施方案等。要建立省生态环境厅、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行业协会及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期会商、信息共享、政策协同机制,科学编制好《四川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四川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 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
- [责任编辑:zhaozihao]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