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该研究也指出,尽管如此,在这种零碳生产系统下制造的钢铁最终可能会低于今天的价格。
于勇剖析:2021-2060年累计碳减排贡献比例
首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在长沙召开
他表示,估计2025年左右将实现钢铁产量和碳排放的达峰。
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资源保障,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有效防范“灰犀牛”“黑天鹅”事件。
李边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他补充称:“随着西方国家投资基础设施,这对钢铁需求也会有积极影响。”
钢铁产业链、供应链节能减排是“减碳”的重头戏。